#飯糰(4y3m)
#妹妹(2y8m)
#弟弟(4m)
1️⃣與主題相關
這個月因為要辦聚會,媽媽一直都在想要做些什麼。我們的活動地點在大有生態公園,本來我想介紹那邊的梯田景觀,但上網查資料覺得資料沒有很多,還帶著孩子一直去場勘兼玩,把附近的解說牌都拍照了,不過最後沒有使用!剛好後來收到隱藏版教材,於是就想說活動以自製黏土、認識夜行動物及野餐為主題!
2️⃣帶孩子參與 &3️⃣有學習到新知
媽媽因為幾乎每週都會帶孩子去現場看看環境,想想要做些什麼,於是在陪媽媽場勘時,邊走就邊跟妹妹介紹大有生態公園的梯田區,雖然孩子沒什麼興趣,只想跑跑,溜滑梯,但我想可能還是都有吸收吧(V說蒙特梭利說0-6歲是吸收性心智)。
🍎環境介紹:百年前,大檜溪梯田是虎頭山生態系統的交會帶,後來農業沒落後,這邊荒廢蠻久(從google map街景有看到以前就是一大片有樹林的地),市政府營造梯田地景,利用工程的方式重現梯田地景(目前水梯田還有在耕作的有貢寮水梯田及花蓮豐濱石梯坪水梯田,貢寮水梯田有一些活動可以體驗)
🍎自製黏土
材料:麵粉2杯、鹽1/2杯、塔塔粉2大匙、食用油2大匙、水2杯、食用色素適量
步驟:將粉類放進鍋裡混合(這部分由妹妹來操作),然後把水、食用油及食用色素加入鍋內,開火邊攪拌(媽媽來操作)!攪拌到成團後取出放涼,即是黏土!
🍎在大自然的世界裡,有些動物在白天出來活動,有些動物晚上出來活動,會在晚上出來活動的動物,有可能是他們的食物是晚上出來活動,以他們為食物的小型貓科動物為了填飽肚子被迫跟著晚上活動,像石虎、雲豹等,或是體型比較小防衛弱的動物,需要在夜晚視線不佳時出來,較不易被捕食,像老鼠,也有怕被太陽曬,像蛙類!帶孩子一起動腦想想有哪些夜行動物,一起來試著用黏土做出來,飯糰說蛇,所所以一起做了蛇,媽媽說了刺蝟,就一起做了刺蝟!接著拿出隱藏版教材來搓一搓,找一找夜行動物!
🍎野餐則是大家各自準備餐點,媽媽用小v做了杯子雞蛋糕,其他媽媽們很強,有滷味、茶葉蛋、豆漿、及蛋捲等等,孩子們吃的很開心!
4️⃣閱讀延伸
1. Night animals:這本書是原本家裡有的,之前有念過,內容滿詼諧幽默的,主要說夜間動物負鼠覺得有動物在追他,狼也說有東西追他,很害怕,好笑的是熊也一副很害怕的說有巨大的東西追他,其他動物們都抱在一起說有什麼動物會比熊大,最後一個帳篷裡的人拿出手電筒照到這些動物,大家一起喊run,整個很爆笑!
2. 大自然的夜晚:這是為了帶這個主題去圖書館借的,一頁白天的樣子,下一頁就是夜晚的樣子,讓孩子們知道晚上其實也很熱鬧呀,介紹蠻多地方的白天及夜晚的場景,覺得是蠻不錯的書,只是可惜當天活動時,孩子們只想玩黏土,我就沒有講這本書了!
P.s哥哥因為上學,當天沒有參加到,但事前準備都有參與,媽媽實在無法一打三的帶出來,沒有幫他請假
梯田生態公園
妹妹幫忙做黏土
加熱部分由媽媽操作
加了紅色食用色素
哥哥做的蛇
刺蝟
搓一搓,搓出蟋蟀
白天的公園
夜晚的公園
留言列表